杯麵含鹽量達世衛建議上限4倍 港大:應避免喝湯
發布時間: 2018/04/17 18:19
最後更新: 2018/04/17 18:22
港大一項研究分析本地超市逾2,000件銷量較高包裝食品的營養標籤資料發現,部分產品含鹽量偏高,有即食麵每份含20克鹽,達到世衛建議每日攝取量上限4倍,同類食品的含鹽量差異亦可達數十倍,有鹽浸吞拿魚的鹽份達到油浸吞拿魚125倍。
港大今日(17日)公布全港首份超市包裝食品含鹽量研究報告,分析銷量最高的4種預先包裝食品,包括醬料、麵食、加工肉類及加工魚類,合共逾2,000件包裝食品的營養標籤。
研究發現,有即食麵每份含有20克鹽,達到世衛建議每日鹽份攝取上限5克的4倍,一般有調味料的包裝麵食(100克)含鹽量亦佔上限的70%。同類食品含鹽量差異亦相當大,例如每100克杯麵含有7.73克鹽,是同等份量的淨烏冬含鹽量的18倍。
平均每份(100克)加工魚類的含鹽量達1.5克,佔每日最高鹽攝取量的30%,最高鹽份的一份加工魚類含鹽16克,更達上限的3.2倍。同類食品之間,有罐頭鹽浸吞拿魚含鹽量達到其他油浸吞拿魚的125倍。另外每100克香辣吞拿魚含有1.5克鹽,比起紅咖哩吞拿魚含有2.03克鹽,含鹽量相若。
平均一份(50克)加工肉類含鹽量達到1克,佔每日最高鹽攝取量的20%,當中最鹹的加工肉含鹽5克,已達到每日攝取上限。以每100克的火雞胸午餐肉、黑毛豬午餐肉及普通午餐肉作比較,含鹽量分別為1.4克、1.23克及3克。
平均每份(5克)醬料含鹽量為0.3克,佔每日攝取上限的6%,但當中最鹹的醬料每5克含有3克鹽,佔每日攝取上限的60%。而不同品牌蠔油每100克的含鹽量分別可達5.26克及12.69克。
港大食物及營養學助理教授雷震宇提醒市民每天攝取鹽份的主要來源,並非來自煮食時添加的鹽份,加工食物中隱藏的鹽份才是令鹽份攝取超標的元兇,指過量攝取鹽份會導致高血壓,而高血壓是中風及心臟病的主要風險因素。
雷又指,麵食的鹽份主要來自調味粉,建議市民進食粉麵時避免喝湯,可減低鹽份攝取量。若從最鹹的加工肉類轉換到較淡的加工肉類,可減少攝取近10克鹽。